安徽財經大學
安徽財經大學(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簡稱“安財”,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是安徽省人民政府與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共建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建設高校、安徽省重點建設的大學、財經一流學科聯盟成員,入選數據中國“百校工程”、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項目”。 學校于1959年5月始建于安徽省合肥市,時名為安徽財貿學院。1961年遷址安徽省蚌埠市。學校先后隸屬于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商業部、國內貿易部。2000年2月,國務院決定,安徽財貿學院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安徽省政府管理為主。2004年5月,經教育部批準,學校更名為安徽財經大學。 截至2021年9月,學校擁有蚌埠龍湖東、西兩個校區,占地總面積928657.298平方米,有12個學院,1個教學部;擁有9個一級學科碩士
河南師范大學
河南師范大學(Henan Normal University),簡稱河南師大,位于河南省新鄉市,是河南省人民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共同建設的省屬重點大學,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學建設高校。入選國家“111計劃”“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民政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是一所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1大學科門類的綜合性師范大學。 學校前身是始建于1923年的中州大學(原國立河南大學前身)理科和創建于1951年的平原師范學院,先后歷經河南師范學院二院、河南第二師范學院、新鄉師范學院等階段,1985年始稱河南師范大學。
湖南工業大學
湖南工業大學(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簡稱“湖南工大”,位于湖南省株洲市,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與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湖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入選"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湖南省2011計劃,中國第一個被國際包裝研究機構協會(IAPRI)接納的會員單位、中國包裝聯合會包裝教育委員會的主任單位、中國包裝聯合會副會長單位和中國包裝技術培訓中心。 學校的辦學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58年創辦的株洲師范學校;1979年株洲基礎大學創辦,1987年籌建中國包裝工程學院,1989年更名為株洲工學院;2001年、2004年,湖南城市建設學校、湖南省財會學校先后并入株洲工學院;2006年2月,經教育部批準,學校由株洲工學院更名為湖南工業大學,同年合并了株洲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和湖南冶金職業技術學院。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簡稱“桂電”,坐落于世界著名山水旅游名城--桂林市,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建,入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備軍官選拔培養基地、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廣西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是廣西唯一擁有國防特色重點專業的高校,是總裝備部通信裝備預研項目定向發布的30所高校和北斗ICD授權的高校之一。 學校始建于1960年,1980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桂林電子工業學院,2006年更名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學校先后隸屬于第四機械
廣西大學
廣西大學(Guangxi University),簡稱“西大”(GXU),坐落于廣西首府南寧市,是教育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合建高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入選國家“211工程”、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創新院校,一省一校(Z14)聯盟成員,東盟大學聯盟、南亞東南亞聯盟成員,廣西重點支持的世界一流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建設高校。 1925年(民國十四年),以李宗仁為新桂系等人決定設立廣西大學,1928年省立廣西大學成立、省主席黃紹竑任委員長、首任校長為馬君武博士,1939年在桂林更名國立廣西大學。1950年與南寧師范學院(今廣西師范大學)合并,1
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雙一流”、 “985工程”、“211工程”,國家“七五”、“八五”首批重點建設十所大學之一;為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京港大學聯盟、粵港澳大灣區物流與供應鏈創新聯盟成員;入選“珠峰計劃”、“強基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國培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 學校的前身是1902年創立的京師大學堂師范館,1908年改稱京師優級師范學堂,獨立設校,1912年改名為北京高等師范學校。1923年學校更名為北京師范大學,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師范大學。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師范大學、輔仁大學先后并入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簡稱"北化"(BUCT),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211工程高校,是國防科技工業局、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北京高科大學聯盟成員,是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入選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等。 學校原名北京化工學院,始建于1958年,隸屬于原化學工業部領導。建校的目標為“培養尖端科學技術所需求的高級化工人才”。1960年,學校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71年,與北京化纖工學院合并組建新的北京化工學院。1978年,北京化纖工學院從學校分出。1994年,學校更名為
北方工業大學
北方工業大學(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CUT),簡稱“北方工大”,位于北京市,為一所以工為主、文理兼融,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培養層次的多科性高等學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北京市屬重點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高校京西發展聯盟成員單位,入選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具有碩士研究生免試推薦資格和高水平棒壘球運動員招收資格。 北方工業大學前身是創辦于1946年的國立北平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后歷經北京工業鋼鐵學校、北京冶金專科學校、石景山冶金學院、北京鋼鐵學校、北京冶金機電學院等發展階段,1985年更名為北方工業大學;先后隸屬于中央重工業部、冶金工業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1998年9月起以北京市管理為主。 截至2
北京工商大學
北京工商大學(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簡稱北工商,是北京市重點建設的研究型大學,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入選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北京高校高精尖學科建設項目,為京津冀高校商科類協同創新聯盟成員、全國區域金融論壇發起單位、中國金融學年會理事單位,全國第一所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通過美國食品科技學會和國際食品科學技術聯盟國際雙認證的高校,是以經、管、工為主,理、工、經、管、文、法、藝等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 學校于1999年6月由北京輕工業學院、北京商學院、機械工業管理干部學院合并組建而成。北京商學院前身是建于1950年的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干部學校和建于1953年的中央商業干部學校,1958年兩校合并為中央商業干部學校,1959年成立中央商學院,1960年更名為北京
北京聯合大學
北京聯合大學(Beijing Union University),位于北京市,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準成立的北京市屬綜合性大學,是北京市首批高水平運動隊試點院校、北京市重點建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北京市職業教育等級分級改革的試點單位,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高校,學院路教學共同體理事單位和成員校,CDIO工程教育聯盟、“一帶一路”鐵路國際人才教育聯盟成員單位、中俄交通大學聯盟中方主席單位。 學校前身是1978年北京市依靠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創辦的36所大學分校。1985年,北京聯合大學成立。1987年,北京市衛生職工學院中醫部并入北京聯合大學中醫藥學院。2001年,市教委同意北京聯合大學化學工程學校和北京市化學工業集團職工大學劃轉給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市第一師范學校并入北京聯合大學。2008年,北京市化工學校、北京市醫藥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