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功效對比記憶法,考生可將零散知識點轉化為系統性知識網絡,在理解中構建記憶錨點。建議每日抽選20味藥材進行對比分析,結合臨床案例與趣味口訣,逐步形成個性化的記憶體系,為執業藥師考試奠定堅實基礎。
在執業藥師考試《中藥學專業知識(二)》中,單味藥功效的記憶是核心考點,但數百種藥材的功效差異常讓考生陷入混淆。本文通過功效對比記憶法,結合藥物共性特征、臨床應用場景及趣味口訣,幫助考生構建系統性知識框架,實現高效記憶。
一、按功效群組分類對比
將功效相近的藥物歸為同一群組,通過對比共性與差異強化記憶。例如:
1、發散風寒藥群組
(1)麻黃: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如“麻黃如水管,發汗平喘強”)。
(2)桂枝: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如“桂枝通經絡,溫陽又解肌”)。
(3)紫蘇:行氣寬中、解魚蟹毒(如“紫蘇行氣寬中,解魚蟹毒忙”)。
對比要點:麻黃與桂枝均能發汗,但麻黃善宣肺平喘,桂枝善溫通經脈;紫蘇則側重行氣解毒,與前兩者形成功能互補。
2、清熱燥濕藥群組
(1)黃芩:清上焦濕熱、瀉火解毒、涼血止血(如“黃芩清上焦,止血安胎妙”)。
(2)黃連:清中焦濕熱、瀉心火(如“黃連燥濕瀉心火,瘡瘍痢疾皆可消”)。
(3)黃柏:清下焦濕熱、退虛熱(如“黃柏走下焦,虛熱骨蒸消”)。
對比要點:三黃藥均能清熱燥濕,但作用部位不同(上、中、下焦),且黃芩兼止血,黃連善瀉火,黃柏長于退虛熱。
二、結合臨床場景記憶
將藥物功效與臨床病例結合,通過場景聯想強化記憶。例如:
1、祛風濕藥場景
(1)獨活:善治下半身風濕痹痛(如“獨活像將軍,專攻下半身痹痛”)。
(2)威靈仙:通行十二經絡,消痰水(如“威靈仙是騎兵,通行經絡急”)。
(3)蘄蛇:祛風通絡、定驚止痙(如“蘄蛇帶毒性烈,頑痹麻風皆能擒”)。
臨床案例:患者下肢關節冷痛,遇寒加重,可聯用獨活與威靈仙,前者針對下半身痹痛,后者通絡消痰,協同增效。
2、活血化瘀藥意象
(1)川芎:行氣活血、祛風止痛(如“川芎如疏浚船,行氣活血止頭痛”)。
(2)桃仁:活血祛瘀、潤腸通便(如“桃仁似破冰錘,瘀血便秘一并通”)。
(3)丹參:活血調經、涼血消癰(如“丹參染色河水紅,胸痹瘡瘍心不慌”)。
臨床案例:冠心病患者胸痛伴便秘,可選用桃仁,既活血化瘀又潤腸通便,避免單一用藥的局限性。
三、趣味口訣輔助記憶
通過諧音、押韻或畫面聯想,將復雜功效轉化為易記口訣。例如:
1、化痰藥口訣
(1)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如“半夏造壇降嘔消散”)。
(2)天南星:燥濕化痰、祛風止痙(如“天星造壇取經消散”)。
(3)白附子:燥濕化痰、解毒散結(如“白婦造壇取經解散”)。
對比要點:三者均能燥濕化痰,但半夏善降逆止嘔,天南星善祛風止痙,白附子善解毒散結。
2、平喘藥口訣
(1)杏仁:止咳平喘、潤腸通便(如“行人客串暢通”)。
(2)蘇子:止咳平喘、降氣化痰(如“俗子客串暢通講壇”)。
(3)洋金花:止咳平喘、解痙定痛(如“金花客串凈桶”)。
對比要點:杏仁與蘇子均能止咳平喘,但杏仁善潤腸,蘇子善降氣化痰;洋金花則以解痙定痛為特色。
“希賽醫衛題庫”小程序內有考前密押卷、經典母題、備考寶典、課程超市、每日一練、每周一測、考點練習、順序練習、智能出題、題型專練等,考生可進行在線刷題,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進入小程序體驗!
相關推薦:
藥學職稱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