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項考生考中項有優勢:核心知識(如十大管理領域、計算題型)高度重合,備考經驗可復用,屬“降維復習”。但中項側重基礎應用、考察細致,出題風格偏記憶,考生易因輕敵丟分。雖比從零備考易,仍需1-2個月針對性補基礎、刷真題才能穩過。
不少考生在拿下軟考高級的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高項)后,會想著順手考個中級的系統集成項目管理工程師(中項),覺得“高級都過了,中級肯定輕松”。
但實際情況是,高項基礎確實能給中項備考搭梯子,但要說很容易,還得看是否摸透中項的特點,不能掉以輕心。
先說說“容易”的底氣。高項與中項的核心知識高度重合,能大幅降低學習成本。不管是高項還是中項,都圍繞項目管理的十大知識領域展開,像范圍管理里的WBS分解、進度管理的關鍵路徑法、成本管理的掙值計算,這些核心考點在兩門考試中高度一致。
而且高項的知識深度比中項更甚,比如高項會要求結合大型復雜項目分析風險應對策略,而中項多是基礎場景的應用。
考過高項后,對這些管理流程、工具方法的理解已經很透徹,再看中項的知識點,相當于“降維復習”,不需要重新搭建知識框架,只需快速回顧就能喚醒記憶。
另外,高項的備考經驗能直接復用在中項的答題上。兩門考試都包含綜合知識、案例分析兩類題型(中項無論文),高項備考時練過的案例分析答題思路。
比如“問題定位→對應知識點→解決方案”的邏輯,在中項案例題中完全適用。
甚至高項中涉及的基礎計算類題目(如掙值計算、溝通渠道數計算),和中項的計算題型幾乎一致,考過高項后,這類題目的解題熟練度會直接遷移,不用再花時間琢磨計算邏輯。
但不能忽視的是,中項也有自己的“獨特性”,若不針對性復習,也可能栽跟頭。首先是中項的知識點更側重“基礎應用”,有些在高項中一筆帶過的基礎概念,比如ITSS信息技術服務標準、信息系統集成資質相關內容,在中項的綜合知識題中出現頻率很高。
而高項考生可能因為當時側重深度,忽略了這些基礎細節,需要專門補漏。
其次是中項的考試難度雖低,但考察范圍更“細”,比如在項目采購管理中,中項會具體考察詢價、招標的流程步驟,而高項多是宏觀層面的管理策略,若不針對性看中項的教材或真題,很容易在細節題上丟分。
還有一點容易被忽視:高項考生可能會因為“輕敵”放松備考節奏。覺得自己有高項基礎,就隨便翻幾頁書、刷幾套題,結果沒適應中項的出題風格,因為中項題目更偏向“直接考察知識點記憶”,而高項更偏向“靈活應用分析”,若還用高項的答題思維應對中項的記憶類題目,可能會因知識點記不牢而丟分。
綜上,考完高項再考中項,確實比從零開始備考容易得多,能節省大量時間和精力,但容易不等于不用學。建議備考時,重點關注中項的基礎知識點和細節考點,用1-2個月時間刷中項真題、補漏基礎概念,保持適度的備考節奏,這樣才能穩穩拿下中項證書。
軟考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
專注在線職業教育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