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大學
中國民航大學(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位于天津市,是中國民用航空局直屬的一所以培養民航高級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為主的高等學府,是中國民用航空局、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天津市高水平特色大學建設高校,首批入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天津市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為國際航空認證委員會教育會員、國際民航組織升級版航空培訓計劃正式會員、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主席單位、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單位,具有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資格高校。 中國民航大學前身是1951年9月成立的軍委民航局第二民用航空學校,1956年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四航校,1958年更名為中國民用航空高級航空學校,1963年重組為中國民用航空機械??茖W校,1977年更名
鄭州大學
鄭州大學(Zhengzhou University),簡稱“鄭大”,主校區位于河南省鄭州市,是教育部與河南省人民政府合建高校,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211工程”、“一省一校”建設高校,入選國家“2011計劃”、“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全國首批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化學),為絲綢之路大學聯盟、“一帶一路“航天創新聯盟、南亞東南亞大學聯盟、中俄醫科大學聯盟成員。 鄭州大學醫科教育源于1928年的河南中山大學,1952年河南醫學院獨立建院,開啟了河南醫學高等教育的先河;原鄭州大學創建于1956年,是新中國創辦
華中農業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簡稱“華農”,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生命科學為特色,農、理、工、文、法、經、管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入選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高等學??萍汲晒D化和技術轉移基地,為武漢七校聯合辦學成員。 學校辦學源頭溯源于1898年清朝光緒年間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湖北農務學堂,是中國高等農業教育起點之一,歷經傳承演變,1952年由武漢大學農學院、湖北農學院全部系科以及原中
延邊大學
延邊大學(Yanbian University),簡稱“延大”,地處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西部開發重點建設院校、吉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重點支持建設大學、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共同重點支持建設大學、吉林省特色高水平應用研究型A類大學,入選中西部高?;A能力建設工程、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111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僑辦華文教育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為教育部《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雙學位項目成員單位,由南開大學、北京大學對口支援建設。 學校始建于1949年,曾隸屬于國務院高等教育部,1957年劃歸吉林省所屬。1958年8月,延邊大學分立為延邊大學、延邊醫學院、延邊農學院、延邊工學院。199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是公辦多科性本科院校,入選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為全國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江西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江西省職教師資培養培訓中心、江西省教師資格面試直屬考點管理辦公室,是江西省政府獎學金和孔子學院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學校以原江西科技師范學院為主體,南昌高等專科學校并入組成。南昌高等專科學校辦學起始于1952年;江西科技師范學院的前身為1977年創建的江西師范學院南昌分院,1984年更名為南昌師范??茖W校,1987年升格為南昌職業技術師范學院,2002年更名為江西科技師范學院。2004年南昌高等??茖W校并入江西科技師范學院,2012年學校更名為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學校主要有楓林校區和紅角洲校區,占地面積
上海外國語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簡稱“上外”,位于上海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并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211工程”建設高校;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首批教育融媒體建設試點單位,是亞非研究國際聯盟、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聯盟、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中日人文交流大學聯盟創始成員,是聯合國合作備忘錄簽約高校和國際高校翻譯學院聯合會(CIUTI)亞太工作組所在地,獲國際會議口譯員協會(AIIC)全球最高評級,是中國唯一位列世界15強的專業會議口譯辦學機構,英漢語對全球排名第一。姜椿芳、厲麟似、凌達揚、夏仲毅、方重、徐仲年、王季愚等杰出的名家大師都曾執教于此。 學校前身為華東人民革命大學附
山東工商學院
山東工商學院(Shando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簡稱“山商”,位于山東省煙臺市,是山東省應用型本科高校立項建設單位、山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立項建設單位、省級創業教育示范校、全國首批團中央“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試點單位和全國創業教育示范基地。 學校原名中國煤炭經濟學院,始建于1985年,隸屬于原煤炭工業部。1998年9月,因管理體制改革轉為中央與山東省共建,以山東省管理為主,2003年2月更為現名。 截至2022年9月,學校占地90.9萬平方米,建筑面積62.6萬平方米,圖書館館藏文獻266.24萬冊;設有17個二級院(部)、12個研究院、36個研究所(中心),開設招生本科專業56個;擁有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有教職工1391人,其中專任教師931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位于廣東省廣州市,簡稱“廣外”,是一所具有鮮明國際化特色的廣東省屬重點大學,入選國家“2011計劃” 、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教育部來華留學示范基地、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亞洲大學生集體行動交流計劃(“亞洲校園”計劃),是聯合國高端翻譯人才培養大學外延計劃的中國合作院校、國際大學翻譯學院聯合會(CIUTI)和國際譯聯(FIT)聯席會員、世界翻譯教育聯盟(WITTA)的首創單位,是華南地區國際化人才培養和外國語言文化、對外經濟貿易、國際戰略研究的重要基地。 學校的前身是廣州外國語學院和廣州對外貿易學院。廣州外國語學院于1964年11月設立、1965年7月正式招生,是
北京物資學院
北京物資學院(Beijing Wuzi University),簡稱“北物”,坐落于中國首都北京市,是一所以物流和流通為特色,以經濟學科為基礎,以管理學科為主干,經、管、理、工、文、法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院校。 北京物資學院1980年建校,先后隸屬于國家物資總局、物資部、國內貿易部;1986年,學校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10月,劃歸北京市管理。 截至2022年4月,學校校園占地近600畝,建筑面積20萬余平方米;下設10個教學單位,開設28個本科專業;有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9個;有教職工788人,其中,專任教師500人;有本科生、碩士研究生、留學生等各類在校生近8000人。
沈陽農業大學
沈陽農業大學(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簡稱沈農或沈陽農大,坐落在遼寧省沈陽市,是遼寧省與中央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也是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之一,國家首批建設高等學校新農村發展研究院試點高校,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實施高校,遼寧省一流大學重點建設高校。 學校組建于1952年,由當時的復旦大學農學院(茶葉專業除外)和沈陽農學院部分專業合并而成;1985年10月,更名為沈陽農業大學,鄧小平同志親自為學校題寫了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