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農業大學是一所以農林為主,以草原畜牧業為特色,具有農、工、理、經、管、文、法、藝等8個學科門類的多科性大學,具備培養高職高專、學士、碩士及博士的完整高等教育體系。2001年成為國家西部大開發“一省一校”重點支持建設的大學,2012年成為國家林業局(現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和自治區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2013年進入國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支持院校行列。 學校現有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省部級重點培育學科26個,有自治區一流建設學科11個。現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6種。現有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國家級18個、自治區級8個。現有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專業91個,擁有國家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項目2個(含8個專業),有國家級特色專業7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吉林建筑大學(Jilin Jianzhu University)位于吉林省長春市,是由吉林省人民政府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共建高校,是吉林省重點建設的普通高等學校,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應急安全智慧學習工場(2020)”暨應急管理學院建設首批試點學校,吉林省博士學位授權單位立項建設高校,吉林省省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吉林省城鄉基本建設領域高級專門人才培養基地、科技研發基地、產業發展決策咨詢與技術創新服務基地,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單位。 學校前身是1956年國家城市建設部創建的長春城市建設工程學校。1960年升格為本科院校,更名為吉林建筑工程學院。2013年,學校正式更名為吉林建筑大學。 截至2022年6月,學校校園占地面積94.8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45.4萬平方米;學校圖書館藏書140余萬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4.
長春師范大學(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位于吉林省長春市,是吉林省基礎教育、學前教育師資及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培養基地,是具有博士學位授權點的省屬師范大學。 學校前身為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創建的官立長春師范傳習所,是吉林省師范教育的發祥地。百余年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學校先后易名為長春府學堂、長春縣立師范學校、吉長道立師范學校、吉林省立第二師范學校(簡稱二師)、長春師范學校。1958年市政府在長春師范學校基礎上建立長春師范專科學校,1981年學校獲批為長春師范學院,2013年更名為長春師范大學。 截至2022年3月,學校占地2100多畝,下設21個教學單位、23個研究所,覆蓋九個學科門類,79個本科專業;擁有1個“服務國家特殊需求的高層次博士人才培養項目”,1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術學位授權點,9個碩士專業學位
中共吉林省委黨校(吉林省行政學院)是中共吉林省委培訓黨員領導干部的主渠道,是吉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和省級重點智庫單位,是中共吉林省委直屬事業單位。 共吉林省委黨校創建于1948年5月。2006年3月,與吉林省行政學院合并,實行“一套機構,兩塊牌子”。2015年9月,東北抗聯干部學院(吉林省委黨校分校)建成并投入使用。校(院)內設處級機構43個,其中行政(黨務)管理部門22個、教學單位12個、研究單位2個、教學輔助單位7個、派出機構1個、直屬事業單位1個。校(院)現有教職工457人,其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省政府津貼專家6人。中共吉林省委黨校(吉林省行政學院)是全國首批獲得碩士學位授權的三所省級黨校之一,現有政治學一級學科1個、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2個、社會工作和公共管理專業碩士授權點2個。
黑龍江科技大學地處美麗的冰城夏都哈爾濱市的松花江畔,經過75年的建設發展已成為一所理、工、管、文、經、法等學科協調發展,以工為主、以礦業為學科專業特色的多科性大學,為區域經濟社會和我國煤炭工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被譽為“煤炭工業的脊梁”。學校是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應急管理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共建高校,是國家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院校,是黑龍江省特色應用型本科建設示范高校。 學校建有“煤礦事故應急救援與影響控制”博士特需人才培養項目,可授予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擁有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具有碩士研究生推免權,有11個碩士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1個碩士二級學科學位授權點,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擁有9個省級領軍人才梯隊。建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5個(其中,省部共建實驗室1個),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級重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上海市屬、全國最早以“應用技術”命名的高水平應用創新型大學,入選上海高水平地方大學重點建設單位、首批上海高等學校一流本科建設引領計劃和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領計劃、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和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全國100所應用型示范本科高校建設單位、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上海市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上海高校課程思政整體改革領航高校、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上海市新工科、新農科、新文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為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CDIO工程教育聯盟、長三角高校技術轉移聯盟成員單位。 學校始創于1954年。2000年上海應用技術學院由上海輕工業高等專科學校、上海冶金高等專科學校、上海化工高等專科學校合并組建而成
上海財經大學(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位于上海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經濟管理學科為主,經、管、法、文、理、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研究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雙一流”、 “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入選“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國家海外高層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經驗高校,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創新中心牽頭單位,中歐商校聯盟創始會員,由教育部、財政部和上海市三方共建。 學校源于1917年南京高等師范學校開
常州大學坐落于經濟繁榮、人文薈萃的江南歷史文化名城——江蘇常州,是江蘇省人民政府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及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共建的省屬全日制本科院校,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峰計劃建設高校,以及江蘇省教育廳與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學校始建于1978年,前身為南京化工學院無錫分院、常州分院。1981年經國務院批準,學校定名為江蘇化工學院;1992年成為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管理的部屬院校,并更名為江蘇石油化工學院;2002年更名為江蘇工業學院;2010年更名為常州大學。學校歷經44年的發展,現已建成完整的學士—碩士—博士人才培養體系以及多層次的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體系。2020年學校在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位居全國第129位。 學校基礎設施齊全,辦學條件優良。現有科教城、西太湖兩個校區,校園占地面積2000余畝,教學科
南京郵電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和江蘇高水平大學高峰計劃A類建設高校,其前身是1942年誕生于山東抗日根據地的八路軍戰郵干訓班,是我黨、我軍早期系統培養通信人才的學校之一。1958年經國務院批準改建為本科高校,取名南京郵電學院;2005年4月,更名為南京郵電大學。學校原為郵電部和信息產業部直屬重點高校,2000年起實行中央與地方(現為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郵政局與江蘇省)共建,2017年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2022年再次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2013年10月,原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正式并入南京郵電大學。學校秉承“信達天下 自強不息”的南郵精神,踐行“厚德、弘毅、求是、篤行”的校訓,發揚“勤奮、求實、進取、創新”的校風。目前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以工學為主體,以電子信息為特色,理、工、經、管、文、教、藝、法等多學科相互交融,博士后、博士、碩士、本科等多層次教育協
中共江蘇省委黨校(江蘇省行政學院)坐落在鐘靈毓秀、虎踞龍蟠、人杰地靈的六朝古都南京,校院位于南京市水佐崗路49號。 中共江蘇省委黨校是由省委直接領導的、培訓黨政領導干部和理論干部的高等干部學校,于1953年1月,由蘇南區委黨校、蘇北區委黨校、南京市干部學校合并建立,校址為原國民黨中央政治大學舊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