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考研初試結束后,有很多同學簡單調整了一下,已經開始準備復試了。日前2025年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碩士(MPA)復試考試大綱已經公布,趕緊來了解一下大綱詳情吧。
公共管理碩士(MPA)綜合
第一部分 考試說明
一、考試范圍
要求考生系統掌握思想政治理論的基本專業知識,全方位理解現代政治學的研究對象、主要概念、基本問題,系統、動態地了解政治學學科的基礎原理和實踐。此外,還需熟悉時政要聞及國家大政方針政策。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答卷方式:閉卷,筆試
(二)答題時間:120 分鐘
(三)滿分:100 分(其中,時政占 40%,基本專業知識占 60%)
三、題型及分值
題型包括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等題型。
例如:1.簡答題,3 小題,每題 20 分,共 60 分
2.論述題,2 小題,每題 20 分,共 40 分
四、參考書目
楊光斌. 政治學導論(第五版)(新編 21 世紀政治學系列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7)
第二部分 考試內容
第一篇 政治的性質
第一章 政治與政治學
第一節 政治的含義
第二節 政治學
第三節 政治學方法論
第二章 政治學研究的基本問題
第一節 權力與權利
第二節 法治與民主
第二篇 政治意識
第三章 政治文化與政治社會化
第一節 政治文化
第二節 政治社會化
第四章 意識形態
第一節 意識形態的含義與特征
第二節 意識形態的基本類型
第三節 意識形態的地位與功能
第三篇 政治體系
第五章 國家
第一節 國家起源與國家的目的
第二節 現代國家建設
第三節 國家類型與國家形態
第六章 政府
第一節 政府體制理論
第二節 中央政府及其行政機關
第三節 國家元首、立法機關與司法機關
第四節 國家內政府間關系
第七章 政黨
第一節 政黨理論
第二節 政黨制度
第八章 政治社會
第一節 利益集團
第二節 新興社會組織
第三節 新聞媒體
第九章 政治人
第一節 政治人與公民
第二節 政治家
第四篇 政治行為
第十章 國家治理
第一節 治理的理論脈絡
第二節 政治統治理論
第三節 國家治理能力理論
第十一章 政治參與
第一節 政治參與的含義
第二節 政治參與的制約因素
第三節 政治參與的作用
第五篇 政治發展
第十二章 政治現代化
第一節 政治現代化理論
第二節 現代化進程中的革命與改革
第三節 現代化的問題
第十三章 政治民主
第一節 政治民主理論
第二節 政治民主的制度化類型
第三部分 題型示例
一、簡答題
下面提供的僅為主要參考答案,答題時應對每條進行簡單解釋。
政治的地位可以通過哪些作用得到認識?
政治的地位可以通過如下作用得到認識:
(1)政治權力的首要功能是維護社會秩序。
(2)作為上層建筑的政治對經濟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作為上層建筑核心的政治權力又決定著其他上層建筑。
(3)政治可以提升被統治者或民眾的地位。
二、論述題
1. 請判斷“政治學是對權勢和權勢人物的研究”正確與否?并論述其原因。
答: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政治學作為一門研究政治的科學,其研究范圍主要是與政治的內涵聯系在一起。
(1)政治學以政治關系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社會現象實際上是社會關系現象,社會關系的本質規定性是社會現象的一般本質性。因此,作為社會現象之一的政治現象本質是政治關系現象,政治關系的本質規定性是政治現象的一般本質性,所以,從一般意義上講,政治關系的本質規定性,是政治學研究的本質性內容。同時,在實際政治生活中,政治關系具有多種外延形態,如政治行為是政治關系的行為形態,政治體系是政治關系的組織和制度形態,政治文化是政治關系的心理和精神形態,這些形態也都屬于政治學研究的對象。
(2)政治學以探求政治關系的發展規律作為自己的目標和任務
政治學既要求對政治現象進行描述,對政治表征進行把握,更要求深入研究政治關系的本質聯系及其發展運動的規律。
由此可見,題中觀點是錯誤的。政治學不是對權勢和權勢人物的研究,而是對社會政治關系及其發展規律的研究。
2. 請論述什么是高質量發展。
完整版大綱詳見原文鏈接:https://yjs.cueb.edu.cn/zsks/zsdt/56d086fcec3442f3b8afa64accdcff99.htm
公共管理MPA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

3分鐘匹配目標院校,覆蓋院校1031所,多檔次院校分析
專注在線職業教育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