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廣州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為A類線,希賽網整理收集2018-2020年廣州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復試分數線詳細數據,包括英語、政治、專業課一、專業課二四個科目,供大家報名擇校或考后估分時參考。
廣州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招生考試科目為: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滿分100分,全國統考,由考試中心編制考試大綱)
②外國語(滿分100分,全國統考,由考試中心編制考試大綱)
③354漢語基礎(滿分150分,招生單位自命題,命題依據為全國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制定的考試大綱)
④445漢語國際教育基礎(滿分150分,招生單位自命題,命題依據為《全國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制定的考試大綱》)
2018-2020年廣州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復試分數線詳情如下表所示,表中專業一、專業二指的是354漢語基礎和445漢語國際教育基礎。
| 學校 | 分數線類別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 廣州大學 | A類線 | 320/44/44/66/66 | 325/44/44/66/66 | 331/46/46/69/69 |
學校簡介: 廣州大學是以重要中心城市“廣州”命名的綜合性大學,于2000年合并組建,有著90多年的辦學傳統。學校現有大學城、桂花崗兩個校區,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9788人,碩士和博士研究生4990人。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強,設有27個學院,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十大學科門類。現有8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和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2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1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020年本科招生專業69個,其中理工類專業37個、人文社科類專業24個、藝術類專業8個。
學校現有18個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8個廣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個級特色專業、1個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級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11門級精品課程和級精品開放課程、1個級教學團隊、41個省級教學團隊;獲4項級教學成果獎,53項省級教學成果獎。廣大“金課”體系建設成效顯著,現有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3門,省級系列精品課程66門,校級系列精品課程171門,與世界高水平大學課程互聯和學分互認的課程200門。實施拔尖人才培養新模式,組建33個拔尖創新人才實驗班。畢業生就業質量穩步提升,近3年本科生平均初次就業率為90.9%,用人單位總體滿意度達98.7%。堅持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三創營”眾創空間獲批級眾創空間,學生在“互聯網+”“挑戰杯”“創青春”等創新創業競賽成績位居廣東高校乃至全國同類高校前列。
學校設立黃埔研究院/研究生院、積極謀劃在南沙的新發展。現擁有級科研平臺(含培育基地)3個,省部級科研平臺51個。在城市基礎設施減震防災與安全、網絡空間先進技術、人工智能與區塊鏈、智能制造、智能裝備、智慧交通、天體物理、分析科學技術、環境工程、清潔能源材料、應用數學、生物計算、分子遺傳與進化、生物計算、基因編輯、地理科學、嶺南文化藝術、區域發展等領域組建了一批科研團隊。2019年全校科研經費投入10.18億元;2018、2019年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排名連續兩年進入全國前80位,社科基金項目數2019年位列全國第28位;近三年連續獲主持重點研發項目與課題共12項、珠江人才計劃“引進創新創業團隊”1項。2016年以來,共申請國際、國內專利2297項,授權專利1134項,連續榮獲廣州市專利大戶榮譽稱號。論文質量穩步提升,發表在《Science》《Nature》等期刊上的論文數不斷增加,學校2019年SCIE/SSCI、CSSCI發文量2233篇,ESI高被引論文總量148篇。近五年,學校獲得獲、省部級科技和社科獎勵101項。不斷深化與粵港澳大灣區內的高校、企業間的交流與合作,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及與風投資本對接,促進“雙創”科技成果在大灣區的轉化。2016年以來,學校與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簽署產學研合作協議151項,新增產學研合作平臺46個,加入產學研協同合作聯盟22個,共建研發中心50多個、實習基地300多個。與廣州無線電集團、廣州越秀集團、廣東絲綢紡織集團、廣州智能裝備集團、中國機械工業集團、騰訊科技、華為、360集團、阿里云計算等近百家大型企業新建合作關系。減振抗震、聲像燈光、網絡安全和水環境技術等一批創新成果在廣州塔、港珠澳大橋等國內重大工程或企業中得到充分應用。咨政建言作用日益凸顯,一批研究報告得到采納應用。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
專注在線職業教育24年